
北京时间4月10日,美国政府宣布将对华关税提高至125%,创下国际贸易争端史上罕见的高位税率。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空调生产国与出口国,在 2023 年空调出口额高达 215.11 亿美元,其中美国是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出口金额约为24.37亿美元。但此次关税生效后,中国空调出口美国的成本瞬间激增。这无疑会使中国空调在美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荡然无存,消费者大概率会转向价格更为亲民的其他国家产品。
墨西哥、泰国等国家近年来空调产业发展迅速,且在关税方面拥有优势。在高额关税壁垒下,中国空调企业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很可能被这些国家蚕食。此前,部分中国企业因美国关税已将部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墨西哥等地,如今这种趋势可能进一步加剧,中国空调行业多年来辛苦开拓的美国市场份额岌岌可危。
产业联动,成本与需求双重承压空调产业链涉及众多环节,从上游的压缩机制冷剂等核心零部件,到下游的组装、销售。关税的增加直接导致原材料与零部件进口成本上升,如压缩机、铜管等关键部件价格上涨,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规模优势,难以消化成本压力,可能面临减产甚至停产风险。美国作为全球重要的空调消费市场,其需求变化对中国空调行业影响深远。关税增加后,美国消费者购买中国空调的成本大幅提高,市场需求必然受到抑制。同时,美国通过关税倒逼空调等下游产业向其他地区转移产能,这不仅减少了对中国空调成品的进口需求,也使得相关零部件与原材料的需求同步下滑,给中国空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沉重打击。国内市场竞争加剧,洗牌加速由于出口受阻,部分原本依赖海外市场的企业不得不将目光转回国内,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目前国内空调市场已趋近饱和,市场增量有限,且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较高。这些企业为争夺市场份额,可能会掀起新一轮价格战。在 2025年1-2月,空调线%,线下市场产品均价同比下滑 2.49%,价格战趋势已初现端倪。头部企业如美的格力凭借品牌、技术与渠道优势,尚可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而众多中小企业则可能在这场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加速行业洗牌进程。破局之策:多元市场、技术创新与成本优化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中国空调企业必须积极寻求破局之道。在市场布局方面,应加快开拓新兴市场,如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非洲、南美洲等。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对空调的需求正逐步增长,且与中国在贸易合作上较为紧密,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贸易风险。在技术创新层面,企业需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的智能化、节能化水平,增加产品附加值,以差异化竞争应对市场挑战。比如,研发更高效的制冷制热技术,降低能耗,满足消费者对节能环保产品的需求;加强智能互联功能开发,实现远程控制、智能调节等,提升用户体验。此外,企业还需优化内部管理,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整合供应链,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降低采购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合理规划产能,避免资源浪费,增强企业在价格竞争中的优势。
版权说明:本稿为 《制冷商情》 原创稿件,著作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保护,任何媒体、商业公司、网站、个人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本公司将对违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备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全国制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高然教授为我们分享了低碳末端理论与设计方法,目前的一些代表性成果以及技术推广应用。
1、传感器故障室内环境温度和盘管温度传感器的故障率最高,这些传感器通常会出现断路或短路的故障,引线断线、插件接触不良、插座脱焊等问题会导致断路,而阻值变小到12千欧以下则是短路的常见表现。另外,电路板漏电的地方或元器件漏电等因素也可能会导致传感器故障。
1、冷却水温偏高,冷凝效果不良:冷水机组要求的冷却水额定工况在30~35℃,水温高,散热不良,必然导致冷凝压力高,这种现象往往发生在高温季节。[来源公众号:制冷百科]造成水温高的原因可能是:冷却塔故障,如风机未开甚至反转,布水器不转,表现为冷却水温度很高,而且快速升高;外界气温高,水路短,可循环的水量少,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