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4月3日发表题为《面对美国带来的动荡,中国展现作为稳定力量的作用》的文章,作者是亚西尔·马苏德。文章摘编如下:
上个月,中国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概述了国内优先重点,包括推进科技发展、加速绿色能源转型和应对债务挑战。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则进一步阐释了这些主题。
面对美国不断增加的关税、日益加剧的气候不利影响和碎片化的全球贸易态势,北京的领导层正在重申中国作为亚洲稳定力量和多边框架支持者的作用。
美国的保护主义措施(包括关税)促使中国加紧重新定位与东南亚、非洲和拉美的关系。这些关税威胁到全球贸易稳定,但也在激励北京建立更强大的联盟。
例如,去年前11个月,中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的货物贸易总额达到1.6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4.4%。RCEP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为较小的经济体带来了重大机遇。包括电动汽车、下一代核反应堆和风力发电在内的绿色技术是双重催化剂,既推动了中国国内经济扩张,也促进了全球气候努力。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仍然是全球一体化的关键。自2013年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倡议为中老铁路和印度尼西亚高铁等众多项目提供融资,提振了旅游业和小企业的增长。通过打造平等的伙伴关系,“一带一路”倡议在消除历史不公方面的作用显而易见。
南南合作继续蓬勃发展。非洲领导人越来越把中国视为推动基础设施现代化的真正合作者。
与此同时,中国在科技自立自强方面的努力正在重塑全球工业。华为公司与泰国的伙伴建设了东南亚第一家5G全连接工厂,利用实时分析彻底改变了制造效率。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5G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的进步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它们也是全世界都需要的工具。这一愿景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降低关税的RCEP建立的长期伙伴关系得到了强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则为平衡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工作提供融资。
与此同时,中国主张建立更包容的全球金融秩序,敦促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动多极化,以更好地反映新兴经济体的利益。这关乎选择对话而不是分裂。
即使面临美国关税和气候挑战等障碍,中国仍在继续推动技术独立、绿色创新和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博鳌亚洲论坛很好地总结了挑战和机遇:我们的选择将决定人类的未来。(编译/葛雪蕾)